天上一輪月,地上萬千人,月亮的盈虧總牽動著人間的悲喜。過好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意味著這一年開端美滿。
   南宋吳自牧在《夢梁錄》中說:“正月十五元夕節,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。”
    在傳統民俗中,正月十五一過,“年”就過完了。所以人們得在辛勤勞作開始前,抓住這個時機,再熱鬧一番。據《東京夢華錄》所載,這一天“游人集御街兩廊下,奇術異能,歌舞百戲,鱗鱗相切,樂音喧雜十余里”,足見元宵要“鬧”的。
     時過境遷,許多風俗早已僅僅留在文獻里,變成一種情感符號和文化記憶。
城市里高樓大廈徹夜通明,無需點亮千萬盞花燈便已儼然如晝。很多人不再結伴外出,吃碗湯圓或元宵,給不在身邊的親人報一句安好,道一聲祝福,便算作慶祝了。
  “星月當空萬燈明,人間天上兩元宵。”燈與月共明,心中之愿也隨之上升至高空,神圣而皎潔,祝福的光芒輕輕拂過每個人的臉龐,給予著新年新的生機,成為更加勇敢的自己。今夜,與家人共度,愿此刻被柔軟月光照亮的你,不覺孤單,一個人也熱鬧。
    就像辛棄疾詞中所言,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”把繁華看遍,耐過落寞,我們尋覓的、等待的,一直都在,不曾遠離。這一剎那徹悟,道盡了人生的際遇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元宵佳節閩科企業祝愿大家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月圓,人圓,事事圓滿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花好,燈好,好事連連。
           燈火千里空相照,愿君平安事美滿。
|